招商加盟
您的位置:首页 > 展览资讯

广府旧事:19世纪广州外销通草画中的城市生活

发布时间:2015-06-12 来源:中国艺术报

摘要: 日前, “广府旧事——19世纪广州外销通草画中的城市生活”展览在广州博物馆举办,展期至8月18日。本次展览甄选50余件(套)作品,辅以未能展出的画作图片和中外文献记载,呈现100多年前广州市井百态、居家生活、水城...

  原标题:看外销画中的中国风物 探广州城里的流金岁月


  19世纪广州市井风情通草画册(局部)

19世纪广州市井风情通草画册(局部)


  外销通草画是指摄影术发明之前,在19世纪的广州出现的一种以水彩绘在用植物“通脱木”茎髓制成的通草片上的绘画,它曾是西方商人喜爱的广州手信,以形象生动的图像把中国风情传递到欧美各国,被后世誉为“中国风物的手绘照片” 。近10年来,通过征集和接受海内外友人捐赠,广州博物馆已入藏近百幅描绘19世纪城市生活的通草画作。日前, “广府旧事——19世纪广州外销通草画中的城市生活”展览在广州博物馆举办,展期至8月18日。本次展览甄选50余件(套)作品,辅以未能展出的画作图片和中外文献记载,分别以“活在广州”“岁时节庆”两部分,呈现100多年前广州市井百态、居家生活、水城文化、节庆民俗等风貌。

  广州版“清明上河图”

  青年在里堂聚会娱乐,或对弈或读书或作画;儿童在门外嬉戏打闹……展览以19世纪广州城市生活为主题,画面人物众多、景象蔚为大观,具有丰富、细致的社会史和地域文化信息,堪称广州版“清明上河图” 。

  19世纪的广州,商业的繁盛推动手工业的发展,传统的手工艺一一在通草画中登场,如《广州市井风情通草画册》一套8幅,再现街头走卒商贩的市井人物形象; 《手工业生产图册》一册12幅,描绘打菜刀、做木门、织凉席、做布鞋等各类手工业者,与走街串巷做小买卖的商贩不同,他们有固定的生产地点和时间,每一幅均惟妙惟肖地勾勒他们的工作和生产、交易的情景。这一时期,除了有相当数量的人口居住在陆地,还有部分人口生活在船上,他们也是广州城市历史的重要章节。船上的人与陆上的人一样不息劳作,水上商铺同样可以提供与陆上商铺无异的制衣、修鞋、理发、饮食等服务,而且,相比陆上商铺更胜一筹的是,水上商铺除了被动地等待生意,还能变换停泊位置以寻求顾客,更好地把握商机。

  明清时期,广州“商贾幅辏,海船云集” 。装载着大小货物的各式帆船各显其能,在河道中穿梭,曾有来华西方人把广州的珠江比作伦敦的泰晤士河。本次展览展出大量船只题材的通草画——有轻巧的载客帆船,是水城广州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有往返于狭窄河道之间的渡船、舢板,可载人和运输少量货物;有官员出行专用的官船,仿佛漂浮在水面的建筑;有因其圆形舱板和侧舷状如西瓜而得名的西瓜扁;还有兼具养殖及运输功能的鸭艇等。清末以后水运逐渐衰落,通草画作为图像资料,留下了当年广州江河上多姿多彩的船舶形貌,循着画作中船艇的足迹,可以回味水城的旧貌。

  广州式“英语”注释节庆民俗

  通草画中比比皆是的戏剧表演场景是当时市集中的娱乐项目。画面中不仅描绘清代戏班的道具服饰、表情动作,还刻画了千姿百态的戏剧角色,直观地记载了清代戏剧表演。有趣的是,在外销画中的戏剧演出一般有三国演义、穆桂英挂帅等内容,有些还被制作成圣诞卡、贺年卡,配上英文出售给西方顾客。但这些“英文”是典型的广州式英语,与正宗的英语相比错误百出,却也为当时国人如何理解和使用洋文留下了珍贵的记录。

  民俗节庆题材的通草画不仅为当时有意了解广州文化生活的西方人提供了生动活泼的视觉图像,更为后世了解广州历史提供了生动形象的影像资料:岭南元宵节灯舞以各种具有吉祥寓意的动物形状的舞蹈灯具为依托, 《元宵花灯图》左数第一个灯具造型便是被人们称之为吉祥物的蝙蝠,蝙蝠谐音“变福” ,该图将“纳福迎祥”的祈福活动图像化;作为岭南地区民间节庆活动之一,赛龙舟深受广府人民的喜爱, 《龙舟竞渡》以简洁的构图、速写的手法描绘了龙舟竞赛时的热闹场面——大龙舟上众人挥桨力划、击鼓鸣金,旁有小舟载人为其呐喊助威,极具浓厚的民俗气息。

  浏览一页页浓缩广州人文风情的通草画,犹如在小心翼翼地翻看一本珍藏已久的家族备忘录。在这种“非纸之纸”上,广州画匠妙笔生花,当年勤劳的平民百姓、显赫的达官贵人、繁荣的珠江风貌被生动形象地记载下来,徜徉其中,那些叫卖声、嬉笑声、锣鼓声犹如昨日之音,不绝于耳。“广府旧事——19世纪广州外销通草画中的城市生活”旨在带领观众重温100多年前的“老广”城市生活,一起探寻广府流金岁月。

(责编:陈珍珍)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